记者陈永报道 在全国足球振兴发展中,体校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,在校园足球和职业俱乐部精英梯队这两个层面之外,体育系统下辖的体校也将承担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任。

但体校如何搞好足球,又有不小的争议。记者曾经历过一次对话,对话的双方是地级市的体育层面主要负责人,一位是三大球中心负责人,一位是体校负责人,体校方面认为,在加强场地、教练、教师的前提下,在体校构建全建制队伍,可以全面提升足球水平;三大球中心方面则认为,重点还是要加大校园足球的普及,完善城市青少年赛事体系,进而构建完善建制的队伍。

体校方面认为,体校是体育系统可以完全掌控的,也曾经培养出很多非常优秀的运动员,足球培养自然也没有问题;三大球中心方面则认为,足球是团体项目,通过扩大普及实现选材才是真正的提升之路,体校模式目前来看更适用于女足发展。

归纳来说,体校看重“组队+训练+提升”之路,三大球中心看重“普及+选材+提升”之路,当然,双方仍旧有重合点所在,并非完全割裂。当时的讨论中,记者完全倾向于“普及+选材+提升”这一条道路。

此次对于张家口市的足球探访,张家口市在体校层面的改革其实更值得借鉴,归纳起来实际上是“校园足球+大体校+精英体校”联合模式,其实也将上述讨论双方的观点有力结合起来:(一)构建完善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,包括贯通体系和青少年赛事体系;(二)原有的市体校进行“大体校”改制,市体校由单纯的训练职能全面转向管理职能,通过场馆统筹、人才孵化、等级评定等措施,全面引导校园足球、青训和社会足球发展;(三)新建的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则聚焦精英青训。

有关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,在上一篇(《超越政策的“3+4”背后,是张家口坚定的足球梦》)我们已经进行了全面解读。本篇文章,我们重点介绍张家口“大体校”改革及校园足球发展。

张家口市体育局并没有三大球中心或者足管中心,这实际上也是很多地市级体育局的普遍现状——很多地市并没有独立的体育局,而统一设置了教育体育局。在这种情况下,张家口市足球运动管理归属于体育局青少年体育科,张家口市体校亦归属其管理。

为了全面统筹全市足球发展,张家口市体育局进行了“大体校”改革,市体校训练职能全面向管理职能转变,成立了“四部四中心”:综合部、青少年运动技能管理部、场馆管理部、运动员管理部,青少年运动推广中心、大清河竞技人才服务中心、俱乐部规划发展中心、训练示范中心。其中综合部为保障部门,原有的体校训练职能下划到训练示范中心,实行项目负责人制。其他三部门三中心则侧重于管理功能,主要职能体现在以下方面:

(一)开展各项目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评定。以大体联的标准为基础,设置三等九级,1到3级为入门级,4到6级为提高级,7到9级为专业级。其中的3级和4级作为小升初和初升高的必备条件。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,张家口市建立了“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”人才库,收录3级及以上的青少年信息,动态更新。依托这个体系,实现体育特长生选拔,实现跨学区合理流动。

(二)全面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。市体校教练全面支持校园足球工作,12名市体校教练进入首批11所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,并对其全面进行评定,更新激励机制,激励机制改革后奖金最高的提高了3倍。同时出台适用于张家口自身的教练员等级培训,分为ABCD四级,中国足协的教练员证书可提一级认定,唯有取得D级证之后才可以在张家口执业,由此教练员从2018年的40人增加到目前的464人,未来张家口市将推动中国足协教练员等级培训。大清河竞技人才服务中心主要是孵化功能,面向退役运动员和引进的教练员提供扶持,同时把没有场地资源和运营经验的教练纳入中心,为孵化俱乐部积累经验。

(三)统筹场馆建设、维护和利用。推动场馆免费或低价向青少年开放,推动学校足球场向社会开放,通过场馆补贴政策鼓励社会体育俱乐部投资建设足球场,并推动104块社会投建足球场重点面向青少年低价或免费开放。

(四)全面推动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。首先实施俱乐部评星,按照得分情况由高到低评为1到5星,获得星级评定的俱乐部教练员入校培训享受20到100元的补贴,目前已经有21家体育俱乐部的61名教练员进入54所学校开展校园体育,带动15万人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。社会体育俱乐部注册运动员达到一定数量可获得2万元奖励,可以和市体校及冰雪运动学校共同竞争省级以上赛事参赛资格,同等报销,同等奖励,以此激励社会体育俱乐部做强做大。

“‘大体校’改革的初衷是改变过去体校单一的训练模式,为张家口青少年足球和社会足球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”张家口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科科长刘康告诉记者。实际上,“大体校”改革之后,张家口市体校和张家口足协的分工在于,后者更专注于赛事发展。

张家口市“大体校”改革也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关注,在总局相关会议上进行了专题发言,其模式更在国家体育总局网站进行了专题介绍:“机构改革促发展,针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圈子小的问题,张家口将市体校训练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,实现了青训培训主体大幅增长,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参与训练的积极性,建立了金字塔形后备人才培养模式。”

贯通体系是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保障体系。在足球层面,张家口市目前的布局是:11所小学开展启蒙;初中以第十九中和冰雪运动学校(初中部)为核心强化技能,高中则由市一中开展女足运动,宣化一中发展男足,冰雪运动学校聚焦精英发展并专向育才。在普及层面,张家口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和青训机构达到了79家,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8所。

在市体育局的统筹下,张家口足协把所有足球正式比赛全部纳入张家口市足球超级联赛(以下简称“张超”),分为青少年组和社会组。社会组我们在随后的版面中会有详尽的解读。

青少年组分为幼儿组、小学组、初中组、高中组和大学组5个组别。幼儿组为5人制比赛,16支球队120场比赛;初中组为11人制,20支球队44场比赛;大学组4支球队6场比赛。小学组规模庞大,分为市区组和县区组,设置U8到U12共5个年龄段,U8和U9为5人制比赛,U10到U12为8人制比赛。市区组77支球队562场比赛,县区组108支比赛300场比赛,两者赛制略有不同:市区组直接进行单循环,县区组则是分组+排位赛。

2025年度,张家口市把“张超”高中组升级为周中周赛主客场赛制——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校园足球最佳赛事模式。一般来说这个赛制在小学和高中更容易实施,小学场地要求低,高中一般都有标准场地,相反初中实施的难度极大,一般位于老城区的初中大多没有标准11人场地。

目前,2025赛季“张超”青少年组为246支球队1132场比赛,社会组则是336支球队1345场,换而言之,2025年张家口要进行2477场足球正式比赛,这还不包含友谊赛。为了确保“张超”青少年组和社会组赛事的顺利进行,张家口足协拥有全职办赛人员5人,兼职办赛人员8人,注册裁判员95人。

“这个赛事体系,是体育局和教育局在第二次体教融合联席会议上确定的。为了张家口足球运动的发展,两个部门通力协作推动赛事资源整合。体育部门负责办赛,教育部门协调学校组织参赛,实现了教体两部门的办赛统筹,节约了成本,避免了重复参赛,实现了联合培养。”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、体育局局长郭志炜表示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